自 2021 年起,預制菜產業就如同坐上了高速列車,開啟了爆發式增長模式。庫潤數據顯示,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從 2019 年的 2445 億元增長至 2023 年的 5165 億元,年均增速超 20% 。2021 年,其市場規模突破 3000 億元大關,同比增長 20%;2022 年依舊保持著這一迅猛的增長勢頭。到了 2024 年,市場規模達到 5466 億元,雖同比增長僅 5.83%,但整體規模持續擴張,預計 2025 年將突破 6000 億元,更有望在 2026 年突破 10720 億元 。如此亮眼的表現,讓預制菜產業當之無愧地被冠以 “萬億航道” 的美譽。
預制菜之所以能在市場中迅速站穩腳跟,贏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關鍵在于它兼具便捷性與營養價值。大數據分析顯示,在預制菜消費者中,21 - 30 歲的消費者占比最高,為 43%,是消費主力軍,他們因快節奏生活習慣,做飯技能及意愿普遍較低;而 41 歲以上的消費者占比 19%,其中老年人對預制菜的接受度也在不斷提升 。由此可見,預制菜對于快節奏生活的年輕人來說,是節省時間的好幫手;而對于老年人而言,它更是貼心的飲食選擇,因此深受這兩大群體的青睞。
隨著預制菜產業的快速發展,標準化建設也緊隨其后。2024 年 3 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力,發布了一份重要文件。這份文件對預制菜的定義進行了清晰界定,對添加劑的使用劃出了明確紅線,對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也制定了詳細規范,為預制菜產業的健康發展筑牢了根
不僅如此,《食藥同源預制菜營養與質量標準規范》的出臺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該標準涵蓋了營養素定義、產品質量要求、生產過程管控以及包裝標簽規范等多個方面,為整個行業確立了統一的 “游戲規則”。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楊曉明曾表示,到 2025 年,重點領域標準制訂工作步伐加快,新立項食品預制化領域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50 項左右,發布實施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30 項左右,能夠較好滿足食品工業預制化發展需求 。未來,還將有更多具體標準針對各類食材和菜品進行細化,讓預制菜產業的發展更加規范有序。
預制菜產業的標準化,對銀發經濟的助力可謂實實在在。
從營養角度看,相關數據表明,我國老齡化程度已超過中高收入經濟體,緊追高收入經濟體,老年人健康需求日益增加 。標準化的預制菜能夠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特點和營養需求進行精準搭配,嚴格遵循低鹽、低油、低糖、低脂的健康原則,滿足老年人對健康飲食的精準需求,為他們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在便捷性方面,對于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人來說,烹飪往往是一件難題,身體的不便讓他們難以應對復雜的烹飪步驟。而預制菜省去了繁瑣的制作過程,只需簡單加熱就能食用。有調研顯示,在使用預制菜后,超 70% 的老年人反饋用餐便捷性得到極大提升 ,輕松解決了烹飪困難的問題。
在提升生活品質上,預制菜還讓老年人的餐桌變得更加豐富多樣。以前可能因為烹飪麻煩而很少嘗試的菜品,現在通過預制菜就能輕松享用。據統計,在引入預制菜后,老年人日常飲食菜品豐富度平均提升了 3 - 5 種 ,極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讓他們在飲食中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
從市場規模來看,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 7 萬億元左右,約占 GDP 的 6%,預計到 2035 年有望達到 30 萬億元,占 GDP 的 10%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旗下賽迪顧問發布的《2025 年中國銀發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預計,到 2030 年,中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 25 萬億元 。預制菜產業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其標準化發展必將在這龐大的市場中發揮更大作用。
-EN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