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與產業變革的浪潮下,冷鏈物流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相關數據預測,2025 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突破 8000 億大關。如此龐大的市場蛋糕,哪些領域正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新寵?
近年來,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從需求端來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對高品質生鮮食品、藥品等冷鏈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以生鮮消費為例,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傳統常溫保存的食品,對新鮮、營養、安全的冷鮮肉、果蔬、水產品等需求大增。相關數據顯示,過去 5 年,我國居民人均生鮮食品消費支出年增長率達到 8%,其中對冷鮮肉、有機果蔬等高品質產品的需求增速更是超過 15%。同時,隨著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生鮮電商、醫藥電商等新興業態崛起,進一步拉動了冷鏈物流需求。目前,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已突破 5000 億元,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 20% 以上的年增長率。
從供給側而言,政策層面持續發力,《“十四五” 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為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創新等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動冷鏈物流企業不斷擴大規模、提升服務能力。數據顯示,2020 - 2024 年期間,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15%,2024 年上半年冷鏈物流總額達 3.22 萬億元,同比增長 3.9% ,冷鏈物流總收入為 2779 億元,同比增長 3.4% 。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5 年市場規模突破 8000 億已成為大概率事件。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自然吸引了眾多資本的目光。
1.肉類冷鏈:從屠宰到餐桌的全鏈機遇
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肉類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冷鮮肉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加快構建 “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 的肉類供應鏈體系成為行業發展方向。在此過程中,資本可在多個環節布局。
在源頭,投資生豬、肉羊、肉牛、肉禽優勢產區的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能夠有效銜接畜禽主產區和主銷區,構建起完善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例如,在四川、河南等生豬養殖大省,建設現代化的冷鏈倉儲中心,可直接對接養殖場,將剛出欄的生豬迅速進行預冷處理,減少損耗。
屠宰環節,鼓勵屠宰企業建設標準化預冷和低溫分割加工車間、配套冷庫等設施,有助于提升肉類品質,延長保鮮期。如雙匯等大型肉類加工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先進的屠宰生產線,其預冷車間能在短時間內將肉品溫度降至適宜儲存的范圍,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
運輸方面,適應減少畜禽活體跨區域運輸的要求,投資推廣掛肉冷藏車等專用設施設備,可降低運輸損耗,保障肉類新鮮度。一些冷鏈運輸企業購置新型掛肉冷藏車,采用先進的溫度監控系統,確保運輸過程中肉品始終處于最佳儲存狀態,運輸損耗較傳統方式降低了 10% - 15%。
2.果蔬冷鏈:產地保鮮與全程配送的潛力賽道
果蔬作為生鮮產品中的重要品類,對冷鏈物流的需求極為迫切。
一方面,我國果蔬優勢產區分布廣泛,南菜北運、西果東輸等流通格局使得完善果蔬冷鏈物流設施設備配套條件成為當務之急。在產地建設經濟適用、節能環保的倉儲保鮮設施,能夠延長果蔬銷售周期,提高反季節銷售水平。例如,在山東壽光蔬菜產區,建設大量氣調保鮮庫,通過調節庫內氣體成分,可將蔬菜保鮮期延長 1 - 2 倍。同時,推廣移動冷庫、預冷設施應用,合理配套布局插電裝置,加強移動冷鏈設施設備與產地冷鏈集配中心高效聯動,完善 “最先一公里” 冷鏈配套,可大幅減少果蔬在采摘后的損耗。據統計,采用預冷措施后,果蔬采摘后損耗率可從 20% - 30% 降低至 10% - 15%。
另一方面,從產地到銷地的全程冷鏈配送環節也蘊含著巨大投資機會。提升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處理水平,配備清洗、分級、分揀、切割、包裝等設施設備,推進商品化包裝與冷鏈包裝一體化,能夠提高果蔬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一些電商平臺與產地合作,建設現代化的果蔬處理中心,對農產品進行精細分級和精美包裝,使產品價格提升 20% - 30%。資本投入這一領域,可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打造高效的果蔬冷鏈物流供應鏈。如每日優鮮在多個果蔬產地建立直采基地,并配套冷鏈物流設施,實現從產地到消費者的快速配送。
3.水產品冷鏈:產地加工與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
水產品因其易腐壞的特性,對冷鏈物流的依賴程度極高。
在產地端,強化水產品產地保鮮加工設施建設是關鍵。完善魚塘、漁船、漁港預冷保鮮設施裝備,建設速凍、冷藏、低溫暫養等配套設施,推動建設冷藏加工一體化的水產品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引導水產品就近加工,能夠從源頭上保障水產品品質。例如,在舟山漁場,當地漁業企業建設了大型的海上冷鏈加工船,可在捕撈現場對漁獲進行速凍處理,大大延長了水產品保鮮期。
在消費端,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高品質水產品的消費需求持續擴大,健全支撐水產品消費的冷鏈物流體系迫在眉睫。加強水產品產地銷地冷鏈物流對接,提升銷地冷鏈分撥配送能力,推動沿海、重要江河流域等優勢產區構建輻射全國的冷鏈物流網絡,成為投資熱點。此外,活魚純氧高密度冷鏈等鮮活水產品冷鏈配送技術創新,也為資本進入提供了新方向。一些冷鏈企業采用活魚純氧冷鏈運輸技術,可使活魚運輸成活率達到 95% 以上。
4.醫藥冷鏈:保障生命健康的剛性需求領域
醫藥產品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對冷鏈物流的嚴格要求,從疫苗、生物制劑到各類藥品,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有失。隨著我國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以及醫藥電商的興起,醫藥冷鏈物流市場需求呈現剛性增長。
在疫苗領域,新冠疫情的爆發讓人們深刻認識到疫苗冷鏈的重要性,從疫苗生產、儲存到運輸、接種,整個流程需要全程嚴格的溫度監控和冷鏈保障。例如,輝瑞的新冠疫苗要求儲存溫度在 - 70℃左右,這對冷鏈設施提出了極高要求。資本投資建設專業化的醫藥冷鏈物流設施,配備先進的溫度監測設備、冷藏運輸車輛以及智能化的倉儲管理系統,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醫藥冷鏈需求。同時,醫藥電商的發展也催生了對 “最后一公里” 醫藥冷鏈配送的需求,投資布局社區級的醫藥冷鏈配送站點,提供安全、及時的配送服務,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像叮當快藥等醫藥電商平臺,在資本支持下建設了大量社區冷鏈配送站點,實現藥品快速送達。
5.電商冷鏈配送:新興業態下的配送服務新機遇
生鮮電商、即時配送等新興電商模式的崛起,對冷鏈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創造了新的投資機會。
在生鮮電商領域,消費者對生鮮產品的新鮮度、配送時效性要求極高。資本投入建設冷鏈前置倉,能夠縮短配送半徑,實現快速配送。例如,盒馬鮮生在全國各大城市核心區域布局了大量冷鏈前置倉,消費者下單后,可在 30 分鐘 - 1 小時內收到商品。同時,發展冷鏈即時配送體系,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配送路徑,提高配送效率,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品質化消費需求。一些即時配送平臺通過算法優化,將冷鏈配送時長縮短了 20% - 30%。此外,即時配送領域的冷鏈配送服務也在逐漸興起,如餐飲外賣中的冷食配送、鮮花蛋糕等易腐商品的配送,都需要專業的冷鏈配送支持,這為資本進入提供了新的細分賽道。
盡管冷鏈物流各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投資潛力,但也面臨諸多挑戰。首先,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冷庫建設、冷藏運輸設備購置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且投資回報周期較長。建設一座中型冷庫,前期投資往往在數千萬元,回收成本可能需要 5 - 10 年。其次,冷鏈物流技術要求高,從溫度控制到信息化管理,各個環節都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持,技術研發與應用成本也不容忽視。例如,高精度的溫度監控設備研發成本高昂。此外,冷鏈物流行業標準尚不完善,不同企業在服務質量、操作規范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也增加了投資風險。
對于資本而言,在布局冷鏈物流領域時,需要理性分析,選擇具有核心競爭力、完善產業鏈布局以及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的企業或項目進行投資。同時,關注政策導向,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與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冷鏈物流行業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2025 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的突破將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肉類、果蔬、水產品、醫藥以及電商冷鏈配送等領域憑借其獨特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正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新寵。然而,在投資熱潮中,資本需保持理性,充分考量行業挑戰,精準布局,方能在冷鏈物流這片藍海中收獲豐厚回報,同時也為推動我國冷鏈物流行業邁向新高度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