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行業搭乘東風,起勢迅猛。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2886億元增長到4916億元,僅用了4年時間,年復合增長率均在10%以上。據中物聯冷鏈委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1-6月,我國冷鏈市場規模已達2688億元,同比增長3.3%。
隨著城鄉居民對食品要求的不斷提升,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乳品、速凍食品等越來越賴于冷鏈物流的保駕護航,不僅調節了農產品的跨季供需,在穩定物價、平衡供應、減少損耗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同時,冷鏈物流在生物制劑、藥品、疫苗、鮮花等諸多領域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我國拓展強大國內市場優勢和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領域,冷鏈物流是支撐農業規?;a業化發展,促進農業轉型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也是滿足城鄉居民個性化、品質化、差異化消費需求,推動消費升級和培育新增長點,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途徑。因此對保障食品和醫藥產品安全、建設人民滿意供應鏈具有重要意義。
市場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產地銷地冷鏈設施建設的穩步推進以及冷鏈裝備水平的顯著提升。同時,政策對焦冷鏈物流,支持力度不斷加碼,國務院、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和交通運輸部等多個部門發布多項與冷鏈物流相關的政策,尤其是對加快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和作用的文件《“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曾指出,到2025年,我國將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基本建成符合我國國情和產業結構特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冷鏈物流體系。
未來冷鏈物流也將在技術革新、可持續發展等因素的驅使下更近一層樓,市場集中度隨之得到徹底的提升。諸多因素都在推動著冷鏈物流向著專業化、規?;蛿底只D型,助力其完成高質量的轉型升級。
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意義深遠
在冷鏈物流系統中,冷鏈倉儲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設施,與國外相比,我國冷鏈物流由于起步較晚,目前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尤其是大型冷鏈物流件建設因為門檻較高,建設起來并不容易。在行業里多年的深耕,讓浙江中潤可邦供應鏈有限公司監事徐中偉對此深有感觸,不僅投入大,資金回籠慢,技術專業性強,在建設和運營中經常面臨多種因素的影響及干擾。 比如冷鏈物流基地期的規劃定位所帶來的影響是長期的,如果定位失誤不但前期投入的高額資金難以回收,想要調頭更改也非常困難,造成的損失將是不可挽回的。但很多投資方沒有相關經驗,背靠政府的支持和優惠政策,只期望短期運營能夠帶來利益,也不甚關注規劃和研究,憑借自己的直覺和已有信息做決斷,國家出臺的相關標準多數企業并不知道也不奉行,因此在長期的運營中面臨的風險和隱患都很多。 因此,202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建設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蓖?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印發了《關于做好2020年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公布了首批17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項目名單。2022年10月11日,緊隨其后公布了第二批24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2023年6月12日,又發布新一批25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3批共有66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被納入年度建設名單,基地網絡覆蓋29個?。ㄗ灾螀^、直轄市,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臻g分布更為合理,有效拓展了冷鏈資源的覆蓋范圍,一直困擾我國的冷鏈物流的資源被分布不平均的問題將得到改善。 在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項目的推動下,中西部地區的冷鏈物流重點企業正在奮起直追,將一改東南部沿海城市冷鏈基礎設施仍然明顯領先的局面。對整合集聚冷鏈物流資源、優化冷鏈物流運行體系、促進冷鏈物流與相關產業融合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平均投資額約為50億元,而《“十四五”冷鏈物流規劃》明確指出將建設100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意味著總投資額或可達5000億元,作為國家戰略級建設項目給相關產業帶來的發展動能更是不可估量。 建成后,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能夠充分發揮區域冷鏈物流網絡的組織核心作用,延伸冷鏈物流服務的網絡,加速城鄉冷鏈基礎設施的發展。骨干網絡經營網點、倉儲物流配送設施的搭建,能夠促進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強化縣域物流配送中心集散中轉、倉儲配送功能,整合和集聚鄉村冷鏈基礎設施,填充冷鏈網末端網點,打通農產品冷鏈物流最先一公里,逐步形成全程不脫冷的冷鏈物流閉環鏈條,帶動上下游產業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由于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是面向高附加值生鮮農產品優勢產區和集散地,依托存量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群建設的重大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因此各個基地自身的地理區位、服務網絡、產業基礎都具有一定優勢,為打通國內國際冷鏈物流通道,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創造良好條件,也為行業樹立起規范化、標準化的風向標。 各大基地在關鍵環節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方面能夠先行,也更加關注標準及管控體系的實施落地效用,可以優先形成標準管理架構,打造行業良性的經營環境。進一步規范農產品流通渠道,推動農產品精加工環節的梳理和搭建,增強農產品供應鏈的賦能,降低鏈條損耗。 以嘉興的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為例,其所處的長三角城市群,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城鎮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區,在僅有的2.1%的國土面積上,集中了全國20%的經濟總量,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長三角城市群的協調發展,有利于促進產業升級,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現代化,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和中西部地區發展,增強國家競爭力。因此在多年前國家對其的規劃就是打造改革新高地,復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改革經驗,預計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而浙江嘉興作為長三角中唯一與滬杭兩大都市相鄰的城市,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與上海僅一江之隔,車程只需一小時。此外,嘉興擁有鐵路、高速公路、水運、民用航空等多種交通方式,交通四通八達。滬杭兩大都市正在加強區域協調發展的力度,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嘉興進入上海的服務半徑內,進一步推動了此地的城市化發展。 在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發布2022年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嘉興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順利入選,實現“國字號”平臺新突破,也是全省繼舟山之后第二批列入國家建設名單的城市。 該基地位于嘉興東南沿海區域杭州灣跨海大橋附近,北臨杭州灣環線高速,南臨杭州灣,總占地約565畝,按照“一基地兩片區”總體布局,由海鹽片區和嘉興港片區兩部分組成。在地理位置上處于長三角1小時城市圈中心,2座跨海大橋貫通南北,3條高速、2條省道的縱橫相連;距嘉興港“口岸”僅 800 米,前海后河輪船可直接靠岸,海河聯運十分便捷;又緊鄰嘉興機場、蕭山、浦東等國際機場,擁有完善的海陸空交通網,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在國際航線上,嘉興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是國家一類深水良港,已開通多條國際航線,涉及南美,北美,日本、俄羅斯、泰國、越南、韓國等國家。嘉興港正在積極爭取擴充航線,進一步加密已有航線班次,計劃2年內覆蓋85%的東南亞主要貿易港。
基地中的長三角大宗溫控商品供應鏈平臺(海鹽片區)項目,建設總投資3億元,占地面積48.42 畝, 總建筑面積38216.19㎡,其中冷庫面積32511.8㎡(一層層高 12.6米;二層層高8.9米),有3個溫控區,溫控為 0~-20℃(面積5452㎡,)、-20℃(面積16356 ㎡,)、5~10℃(面積 8704 ㎡),冷庫總托數 35597 托,一次性可儲存 35597 噸。 該項目位于海鹽縣武原街道鹽北西路,兩面環路、一面環河。陸路方面,距上海、杭州、蘇州均一個半小時,周邊杭州灣跨海大橋、滬杭高速、乍嘉蘇高速穿境而過,國家一級公路(東西大道)直達基地。水路方面,距乍浦港僅15 公里,周邊擁有近40個碼頭泊位,遠洋靠岸,運輸十分便利??者\方面,距嘉興軍民合用機場約 28 公里,貨運每年可達 55 萬噸。 海鹽長三角大宗溫控商品供應鏈基地作為存量設施于2020年12 月建成投產,是嘉興市目前庫容量最大的單一建筑冷庫,2021年被評為省冷鏈物流骨干基地及進口冷鏈食品第三方監管倉的資質。 而長三角大宗溫控商品供應鏈平臺(嘉興港片區)項目,建設總投資10億,占地145.5 畝,總建筑面積134319.06平方米,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冷鏈物流園區。項目為立體雙層坡道庫,一層層高10.8m,二層層高11.6m,園區內建有6個干庫約 48240 ㎡,托數約 12.236 萬托,一次性儲存量可達12.236萬噸;另建有4個冷庫約47936㎡,托數約6.04 萬托,一次性儲存量可達6.04萬噸;有6個溫控區,溫控為0~-20℃、0~-23℃、-20℃、-23℃、0~4℃、5~10℃;且設有160個卸貨平臺、大型停車位78個、集裝箱堆場207個、充電樁 86 個。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華東地區第三大冷鏈儲存交易中心,且設計上與周邊景觀相融合,建筑頗具地標性。 嘉興港區大宗溫控商品供應鏈平臺作為增量項目,正在積極申報水果,肉類凍品,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等海關指定監管場地,加快建形成能錯位、協同聯動的冷鏈物流發展格局。 浙江中潤可邦供應鏈有限公司作為嘉興基地建設運營主體,將兩個園區的發展定位確定為打造“一樞紐一中心一口岸一高地”,建成全國重要的多式聯運冷鏈物流骨干樞紐、長三角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貿易集散中心、杭州灣大灣區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進境口岸和浙江省冷鏈物流智慧供應鏈創新高地。因此園區內的智能化數字化建設優勢明顯,引進了全球頂級的信息化技術和設備,應用普冷自主研發物流管理系統OTWB系統構架,在環保、節能、可持續的措施基礎之上,能夠實現貨物追蹤、溫度監控、數據分析等功能,提高冷鏈物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進駐平臺的企業,可以享受到政府的稅收優惠、倉儲租賃優惠和免費辦公場地等紅利。 未來浙江省嘉興市發展改革委將貫徹落實國家部署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基地項目建設,積極向上爭取要素資源,將嘉興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培育壯大,構建協同聯動的冷鏈物流設施體系,培育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冷鏈物流全產業鏈,輻射帶動周邊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
無人化 綠色化已成趨勢
冷鏈物流行業對技術和裝備的依賴性很強,尤其是消費升級與市場需求的提高,推動了制冷、恒溫、低溫為基礎的一系列科學技術的進步,為自動化技術和設備功能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同時,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與人工費用的上漲,使得無人化的需求缺口越來越大,這也造成了冷鏈物流對于自動化、信息化與數智化的需求。 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作為國家戰略性的百年工程,必然要考慮技術的先進性和適用性。因此《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到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步伐,推動基地存量冷鏈物流設施數字化升級,加快傳統冷庫等設施設備智慧化改造升級。 浙江中潤可邦供應鏈有限公司監事徐中偉表示,隨著冷鏈物流行業的不斷改善,做為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要積極創新,采用新的技術,如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來提高物流效率,改善物流環境,推動冷鏈行業的不斷發展。 自動化倉庫、無人倉庫是由自動化工廠、全自動化工廠由此概念衍生而來,指全部生產活動由電子計算機進行控制,生產第一線配有機器人而無需配備工人的工廠。世界上第一座“無人工廠”誕生于1984年的日本筑波科學城,原本需要近百名工人近兩周時間完成的工作,依賴于電子計算機控制的機械設備,縮減為僅用四人在一天內完成,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與費用,尤其是冷庫的作業環境不利于人體健康,更需要加快相關技術的進步,完善冷鏈物流的自動化、智能化過程。 而在節能減排方面,我國冷鏈物流各環節普遍存在高能耗,《“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出現了12次“節能”字樣,足見其重要性。在冷鏈物流中,冷庫冷凍冷藏消耗的能源占到冷鏈過程總能耗的約70%,尤其冷庫能耗平均水平為131 kW·h/(m3·y),遠高于日本和英國平均水平60kW·h/(m3·y),落后于國際平均水平。因此,應加大冷鏈物流關鍵技術和先進裝備研發力度,鼓勵節能環保技術應用,推進新型制冷、節能環保等技術的加速應用,推動數字化、標準化、綠色化冷鏈物流設施裝備研發和應用。 -END-
因此,在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建設中,很多園區都在積極搭建數字化與信息化體系,應用智能化的信息管理平臺。在冷鏈運輸上實現了從車輛抵達到卸貨離開,全程自動識別、實時監控和線上運營管理。在冷鏈倉儲中也配備智能溫控系統,覆蓋常溫、恒溫、冷藏、冷凍全溫層,一旦溫度失衡可以及時預警,避免庫內貨物的損失。有的管理平臺還兼具了人員考勤、叉車管理、智慧消防等等附屬功能,為整個園區的運營降本增效。
在我國對國際社會發出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的莊嚴承諾背景下,研究加強冷鏈物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加強低溫加工、冷凍冷藏、冷藏銷售等環節綠色冷鏈裝備研究應用有著緊迫的現實意義,應積極鼓勵企業使用綠色低碳高效制冷劑和保溫耗材,提高制冷設備規范安裝操作和檢修水平,最大限度減少制冷劑泄漏,推動制冷劑、保溫耗材等回收和無害化處理。
總之,在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下,低碳化冷鏈運輸車輛、智能化制冷設備、數字化溫控系統、自動化分揀設施等先進技術裝備快速發展,推動著傳統模式下的業態結構、組織形式、商業模式的全方變革,實現冷鏈物流全程的信息化管控,增加商品交易、資源管理等附加功能,通過統一監管平臺提供全鏈條各類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實現商流與物流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