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黑龍江省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及《黑龍江省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
6月25日,黑龍江省政府正式出臺了《黑龍江省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黑政辦規〔2023〕3號)和《黑龍江省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黑政辦規〔2023〕4號)。兩個文件的出臺,是黑龍江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重要指示的重大舉措,也是全面貫徹省委關于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的實際行動,更是基于省情實際、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加快農業強省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頂層設計。以下是《三年行動計劃》及《政策措施》的相關情況。
出臺背景
農產品加工業聯結工農、溝通城鄉、亦工亦農,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重要產業。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時,作出了“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推動糧食精深加工,做強綠色食品加工業”的重要指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相繼在《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中明確要求,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農村部等部委《關于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關于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的通知》等相關文件也作出相應的安排部署。
黑龍江省有資源、有基礎、有潛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大有可為、必有可為、必須為之。近年來,黑龍江省上下積極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929家,加工能力超過1億噸,基本形成了以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類等為代表的主導產業格局,食用菌、肉牛、白鵝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成效明顯,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但客觀來講,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業總體規模不大、精深加工不足等問題還很突出?;诖?,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作出了要提高“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層級的戰略部署。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要大力發展糧食、畜產品精深加工,推動產業全鏈條升級。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為解決農產品加工存在的難點、堵點,進一步優化思路、強化舉措,加快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省農業農村廳會同8個省直部門,征求52個部門意見,起草形成了《三年行動計劃》和《政策措施》,經省政府常務會審定后正式印發。
主要內容
《三年行動計劃》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推動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文件,與“十四五”規劃相銜接,與“4567”現代產業體系相配套,同時結合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優化完善發展路徑和舉措。主要分為六個部分,包括總體要求、做大做強5大重點產業農產品加工、做精做優7個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5項主要任務、8項重點行動和5項保障措施。
《政策措施》涉及資金支持內容7條,重點從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增產擴能、科技創新、新品開發、貸款貼息、整合擴張、品牌建設、爭先晉位等方面,每年將安排專項支持資金9億多元,用于支持黑龍江省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涉及推進措施支持內容8條,針對發展遇到的要素和環節方面問題,制定了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園區建設、建立鏈主機制、加強人才引進、創新金融服務、優化土地供給、保障用能需求、落實稅收政策共8條推進措施,為加快我省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保障。
主要特點
《三年行動計劃》及《政策措施》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概括來說,體現了“四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突出成龍配套、系統謀劃設計。《三年行動計劃》是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謀劃,突出頂層設計,明確目標任務,優化發展思路,清晰路徑措施?!墩叽胧酚醒a貼獎勵、有基金債券、有金融稅收等多種支持方式,涵蓋范圍廣泛、可操作性強,能夠適應不同產業和企業發展需求,是近年來出臺的支持最有力、體系最完整的農產品加工業政策措施。與《三年行動計劃》成龍配套,是實施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推動力量和保障措施。我相信,兩個文件的出臺會為黑龍江省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助力、匯聚更大動能。
二是突出產業優勢、明確發展重點。《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了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類5大重點產業,以及食用菌、森林食品、中藥材、冷水魚、鮮食玉米、預制菜和鵝7個特色產業的區域布局、重點方向和發展目標。同時,也對蔬菜、雜糧雜豆、羊等其他產業提出了培育發展的要求,為各地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明確主攻方向、謀劃重點產業指明了路徑。
三是突出問題導向、聚焦精深加工。黑龍江省農產品初加工比重較大,只有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才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高質量發展?!度晷袆佑媱潯钒丫罴庸ぷ鳛橹刂兄?,分別列舉了部分精深加工產品,引導農產品加工業重點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競爭能力,同時也為各地在今后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中突出精深加工方向提供了指導。
四是突出主體培育、鼓勵創新驅動。《政策措施》重點服務項目建設、企業壯大和晉位升級,著重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力求靶向聚焦、指向精準。尤其是在支持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和新產品研發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上作出政策安排,旨在引導產業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在農業強省建設、現代農業振興中實現率先突破。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黑政辦規〔2023〕3號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黑龍江省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6月25日 ?。ù思_發布) 黑龍江省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對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省農產品加工業取得了長足進步,有效推動了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但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加工業總體規模不大、產業結構不優、融合層次不深、精深加工不足、加工轉化率不高等問題還很突出,與農業大省地位不相匹配。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農業農村部等15部門關于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農業部關于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進一步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我省“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推動糧食精深加工,做強綠色食品加工業”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精深加工為重點,以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為核心,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支持龍頭企業做優做大做強,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優化結構布局,強化科技支撐,促進融合發展,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提升農產品加工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強化政府支持。把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重點,尊重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完善農產品加工產業體系,針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強化政府服務,加大扶持力度。 堅持綠色發展、推動提質增效。把綠色發展作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攻方向,注重構建綠色加工體系,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有機統一。引導產業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降成本、補短板、強弱項,提升產業發展質效。 堅持科技支撐、依靠創新驅動。把創新作為產業發展的第一動能和第一競爭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生物、數字等技術賦能農產品加工業,引導產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 堅持集聚發展、促進產業融合。把產業聚集、融合發展作為根本路徑,促進加工產能向農產品主產區、優勢區和物流節點集聚,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打造原料供應、加工轉化、現代物流、市場營銷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力爭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到4500億元,年均增速10%,比2022年增加1100億元以上,三年增幅33%以上。其中2023年營業收入達到3650億元,增長8%左右;2024年達到4000億元,增長9%以上;2025年達到4500億元,增長12%以上。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5%,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比2022年提升10個百分點。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力爭由2022年的0.57∶1提高到1∶1。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邁上新臺階,轉型升級取得明顯進展,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帶動農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做大做強重點產業農產品加工 以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類5大加工產業為重點,科學謀劃加工布局、重點方向、發展目標,引領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較快增長。 ?。ㄒ唬┯衩准庸ぎa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大慶、雞西、雙鴨山、黑河、綏化等區域,發展玉米精深加工,建設多鏈條銜接、上下游配套的玉米加工集聚區。 2.重點方向。以延鏈強鏈優鏈建鏈為主攻方向。一是提升拓展淀粉產業鏈。依托現有淀粉產能和下游產業基礎,推進氨基酸產業鏈深度開發,打造世界最大的氨基酸產品制造基地;積極發展維生素、輔酶Q10、甲鈷胺等健康產品產業鏈;延伸發展肌苷、鳥苷等醫藥中間體產業鏈和聚乳酸、尼龍56等生物基材料產業鏈。二是創新延伸乙醇產業鏈。依托現有燃料乙醇生產能力,積極推動燃料乙醇向丁二醇、乙烯、乙醛、乙酸乙酯等化工產品轉化,建設下游新的產業鏈;充分利用乙醇生產的DDGS(酒糟),做優做強飼料產業鏈;支持白酒企業提品質、創品牌,推動白酒行業向中高端邁進,提升價值鏈。三是做大做強食品產業鏈。積極發展玉米胚芽、玉米油、玉米漿等系列產品,培育玉米產業新的增長點。 3.發展目標。2025年,全省玉米加工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100億元,比2022年增長46.7%,年均增長13.6%。 ?。ǘ┐蠖辜庸ぎa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黑河、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雙鴨山、綏化等區域,建設大豆精深加工園區,打造大豆食品產業集聚區。 2.重點方向。以建鏈延鏈強鏈為主攻方向。一是做強大豆食品產業鏈。大力發展豆油、調和油、人造奶油等系列產品;積極發展綠色有機豆粉、豆乳等系列產品;圍繞大豆磷脂、低熱量油脂、維生素E和脂肪酸開展精深加工,發展保健食品,推動即食豆制品提檔升級。二是延伸發展大豆蛋白產業鏈。圍繞大豆分離蛋白、濃縮蛋白延鏈建鏈,積極開發人造肉、化妝品、營養品、蛋白質保健品等系列產品。三是深度開發豆粕產業鏈。重點開發大豆皂苷、異黃酮、低聚糖、多肽等系列產品,建設新興產業鏈。 3.發展目標。2025年,全省大豆加工企業營業收入達到400億元,比2022年增長33.3%,年均增長10.1%。 ?。ㄈ┧炯庸ぎa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雞西、鶴崗、綏化等區域,培育高附加值稻米和綜合利用精深加工企業,打造綠色有機稻米產業集聚區。 2.重點方向。以提升價值鏈為主攻方向。一是整體提升稻米加工產業鏈。大力發展品牌精米,實現優質優價,發展大米蛋白肽、麥芽糖、果糖、休閑食品等產品,推動稻米加工業延伸發展。二是大力發展米糠產業鏈。深度開發米糠油、米糠蠟、谷維素等產品,積極發展保健食品、護膚品和醫藥中間體;加快建設脫脂米糠產業鏈,延伸發展米糠蛋白、膳食纖維等產品。三是積極開發稻殼產業鏈。大力開發稻殼灰精深加工,延伸發展橡膠添加劑、農業化學品和活性炭等產品。 3.發展目標。2025年,全省水稻加工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050億元,比2022年增長28.4%,年均增長8.7%。 (四)乳品加工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雞西、七臺河、黑河、綏化等奶牛養殖優勢區,發展乳制品加工集聚區。 2.重點方向。以發展中高端乳制品為主攻方向。一是做強乳粉產業鏈。重點發展高端嬰幼兒配方乳粉,打造安全、優質嬰幼兒配方乳粉產業基地;積極研發高端中老年配方乳粉、全脂乳粉、脫脂乳粉、牛初乳等乳制品,形成乳制品市場競爭新優勢;積極發展全脂、低脂、脫脂等原料粉的全系列產品。二是做優液態奶產業鏈。積極發展盒裝純牛奶、巴氏殺菌奶、活菌乳飲料、酸奶,以及含乳飲料、乳冰淇淋等休閑食品。三是做大乳制品精深加工產業鏈。提升奶油、奶酪等生產規模,推動創新開發煉乳、干酵素、乳清粉等新產品,豐富乳制品產品類別。 3.發展目標。2025年,全省乳制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比2022年增長27.2%,年均增長8.4%。 (五)肉類加工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雞西、七臺河、黑河等區域建設肉牛加工產業集聚區,在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大慶、雞西、七臺河、鶴崗、綏化等區域建設生豬加工產業集聚區,在哈爾濱、佳木斯、七臺河、鶴崗等區域建設家禽加工產業集聚區。 2.重點方向。以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為主攻方向。一是做大冷鮮肉生產。推動中小型肉類加工企業整合發展,擴大冷鮮肉生產規模;大力發展高端、優質牛羊肉制品,擴大市場份額。二是推進肉制品加工。積極發展低溫西式火腿、培根以及香腸、熏鹵肉、燒烤肉等深加工產品,叫響龍江肉制品品牌。三是大力發展皮毛骨血綜合利用。深度開發軟骨素、骨油、活性酶等功能性產品,培育發展皮鞋箱包、服裝、紡織等產品,形成畜禽副產品加工產業鏈。 3.發展目標。2025年,全省畜禽屠宰和肉類加工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10億元,比2022年增長31%,年均增長9.4%。 三、做精做優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 根據我省農業產業發展實際,著眼地域特色和優勢產區,積極發展食用菌、森林食品、中藥材、冷水魚、鮮食玉米、預制菜和鵝等7個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培育新增長點。 ?。ㄒ唬┦秤镁a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伊春、鶴崗、黑河、大興安嶺等區域建設食用菌加工產業集群。 2.重點方向。以提升價值鏈為重點,支持企業產品研發、品牌打造、市場營銷等。積極發展復合菌飲品、即食食品、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產品,推進黑木耳、猴頭菇、平菇、香菇、金針菇、雙孢菇等食用菌加工產品總量持續提升。 3.發展目標。2025年,全省食用菌產業營業收入達到360億元,比2022年增長33.3%,年均增長10.1%。 (二)森林食品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老爺嶺以及其他山區半山區等區域,打造林果、林菜、林養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2.重點方向。以特色化、品牌化為重點,支持企業發展產品精加工、培育壯大品牌。積極發展松籽、藍莓、沙棘、蕨菜、白樺樹汁、蜂、林蛙等優勢品種,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質量,強化品牌營銷,打造具有龍江特色的生態森林食品產業。 3.發展目標。2025年,全省林果、林菜、林養等林下產品營業收入達到275億元,比2022年增長34.8%,年均增長10.5%。 ?。ㄈ┲兴幉漠a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老爺嶺等生產優勢區,建設一批專品種生產大縣和加工基地,打造中藥材核心產業帶。 2.重點方向。以藥材精深加工為重點,支持企業開發中成藥、生物醫藥、大健康產品等醫療健康養生產品,培育“寒地龍藥”品牌等,推動中藥材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3.發展目標。2025年,全省中藥材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70億元,比2022年增長34.3%,年均增長10.3%。 ?。ㄋ模├渌~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雞西、鶴崗、黑河、綏化等區域,培育打造水產品加工優勢產業帶。 2.重點方向。以擴大規模、提質增效為重點,支持企業發展魚子醬、魚糜、休閑食品、特色風味食品等精深加工產品,積極培育壯大省內加工企業,與餐飲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提高產品質量,打造龍江特色加工產品品牌,擴大市場份額。 3.發展目標。2025年,全省漁業營業收入達到190億元,比2022年增長28.5%,年均增長8.7%。 ?。ㄎ澹r食玉米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打造松嫩平原鮮食玉米黃金產業帶。 2.重點方向。以提升價值鏈為重點,支持企業提高品質、打造品牌、擴大產能。積極發展真空包裝、罐頭食品、玉米漿包、方便食品等產品,實現產業提檔升級。 3.發展目標。2025年,全省鮮食玉米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35億元,比2022年增長35%,年均增長10.5%。 ?。╊A制菜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依托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雞西、伊春、鶴崗、黑河、綏化等城市,在交通樞紐及沿線,靠近蔬菜、食用菌、肉蛋奶、水產品等食材產地,建設預制菜產業集群。 2.重點方向。以擴大規模、提高品質為重點,支持企業設備投資、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積極發展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的即烹、即熱、即食、即配類預制菜產品以及相關制備和配套產業,聚力打造“龍江菜系”預制菜產業。 3.發展目標。2025年,全省預制菜加工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00億元,比2022年增長45.6%,年均增長13.3%。 ?。ㄆ撸Z產業。 1.區域布局。重點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鶴崗、黑河、綏化等區域建設鵝產業集群。 2.重點方向。以延長產業鏈條為重點,支持企業擴大投資、市場營銷。積極發展鵝絨加工、鵝肉加工、綜合利用加工等相關產品。 3.發展目標。2025年,全省鵝產業營業收入達到40億元,比2022年增長33%,年均增長10.1%。 在大力發展7個特色產業的基礎上,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發展蔬菜、雜糧雜豆、羊等其他產業。重點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綏化等城市周邊發展蔬菜產業,積極開發速凍凍干和脫水蔬菜等產品;在齊齊哈爾、牡丹江、大慶、雞西、綏化等區域建設雜糧雜豆加工優勢區,積極開發雜糧粥、雜糧零食、代餐粉等產品;在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大慶、鶴崗、綏化等區域打造羊肉加工業集聚區,積極開發調理肉制品、皮絨制品等。 四、主要任務 聚焦實現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突出強化頂層設計、發展精深加工、提升產業質效、增強競爭能力等關鍵環節,重點落實五項任務。 ?。ㄒ唬﹥灮r產品加工業結構布局。 1.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布局。根據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分布,合理布局農產品加工業。大宗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發展糧油精深加工,畜牧業集聚區重點發展乳、肉等產品加工,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重點發展專精特產品加工,城市郊區重點發展主食、方便食品、休閑食品和預制菜加工,形成生產與加工、科研與產業、企業與農戶相銜接配套的上下游產業格局。 2.統籌推動農產品初加工與精深加工協調發展。積極發展農產品初加工,改善儲藏、保鮮、烘干、清選分級、包裝等設施裝備條件,提升商品化處理能力。重點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新型非熱加工、新型發酵、高效分離等生物、工程、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提升深度加工能力。引導過剩初加工產能化解轉移和短缺精深加工產能加快建設,推動初加工與精深加工合理配套、有機銜接、融合發展、互促共贏。 3.配套發展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主攻農產品及其加工副產物循環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加快推進秸稈、稻殼米糠、畜禽皮毛骨血等副產物開發利用,不斷挖掘農產品加工潛力,提升增值空間。 ?。ǘ┘涌燹r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 1.拓展精深加工領域。緊盯中高端市場,積極開發農產品加工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瞄準工程工藝新、發展潛力大、加工效益好的新興產品,積極推進合成材料及生物工程、醫藥中間體、預制菜等產業發展,開拓新領域,培育新動能。 2.提升加工技術水平。改造升級傳統加工業、壯大新興農產品加工業,推動精深加工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積極引進吸收國內外一流技術,轉化落地一批科技項目,促進企業提升生產效率和科技含量。 3.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引導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追溯等體系認證,促進信息技術與經營管理、產品研發、供應鏈優化等深度整合,提高企業規范管理能力和企業家素質,為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快發展提供支撐。 ?。ㄈ┳鰪娋G色食品加工業。 1.大力開發綠色食品產品。堅持“穩增量、優結構、強主體、增效益”,立足各地資源稟賦、主導產業,引導開發一批品質高、品牌響的綠色食品產品。重點推動發展糧油等精加工高端系列產品,發展飲料、酒、休閑食品等深加工綠色食品,積極引導各地發展“小而美”“優而精”的特色綠色產品。 2.推進綠色食品加工項目建設。依據綠色食品加工業發展布局和方向,進一步梳理重點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鏈,謀劃和儲備重點項目。集中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綠色食品加工項目,推進專業化綠色食品產業園區建設,提升綠色食品加工能力。 3.打造綠色食品加工示范樣板。以綠色食品品牌為紐帶,以綠色食品企業為載體,按照產加銷一體、種養加循環、產學研融合的發展模式,發展一批集生產加工、市場銷售、消費體驗、專業服務于一體的綠色食品加工企業示范樣板,放大品牌綜合效應,提升品牌增值空間。 ?。ㄋ模┩苿愚r產品加工業綠色發展。 1.推廣循環發展模式。鼓勵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各類資源,引導建立低碳、低耗、循環、高效的綠色加工體系,大力推進“資源—加工—產品—資源”的循環發展模式。 2.提高裝備設施使用效率。鼓勵在適宜地區建設和使用高效節能環保的技術裝備。提高已建農產品加工設施的使用效率,積極推廣相關技術,促進農產品冷藏庫、烘干房等初加工設施的“一庫多用”“一房多用”、周年使用。 3.提升資源利用率。引導加工園區加快應用節水、節能等環保技術裝備,推動開展廢棄物循環利用,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率。 ?。ㄎ澹┩卣罐r產品加工多種業態。 1.支持農民合作社等向加工流通業態延伸。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建設烘儲、直供直銷等設施,發展“農戶+合作社+企業”模式,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林權和設施裝備等入股農民合作社和企業。探索糧食產后統一烘干、貯藏、加工和銷售的經營方式。 2.鼓勵企業全產業鏈發展。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業前端、后端延伸,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與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組建產業聯盟,與農民建立穩定的訂單和契約關系,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為主要形式,構建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利益聯結機制。 3.創新模式和業態。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現代農產品加工新模式。積極發展電子商務、農商直供、加工體驗、中央廚房等業態,引導農產品加工業與休閑、旅游、文化、教育、科普、養生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 五、重點行動 圍繞實現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聚焦育龍頭、提質量、增品種、創品牌、擴產能,集中開展八項行動。 (一)精深加工企業培育行動。做大現有精深加工企業,加快已有加工企業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和模式創新,向產業鏈中高端發展,向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兩端延伸,不斷提升企業加工轉化增值能力。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整合擴張、上市融資等多種形式做大做強,培育精深加工領軍企業。擴大精深加工企業群體,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新建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重點引進大型加工企業。積極培育一大批發展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產品質量優、經濟效益好的中小企業,增加企業數量。發揮優勢加工企業作用,發揮大型國有企業、頭部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提升企業引領行業發展能力。大力發展民營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強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活力。到2025年,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500家,全省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達到7家,50億元—100億元的達到10家?!彩∞r業農村廳、省工信廳、北大荒農墾集團、龍江森工集團和各市(地)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ǘ┚G色食品加工提升行動。擴大綠色食品加工規模,利用綠色有機、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等資源優勢,加速發展大豆、冷鮮肉、冷水魚、預制菜、森林食品加工等綠色食品,打造全國領先的綠色食品產業集群。提高綠色食品加工質效,在生態環境好、獲證產品多、產業規模大的地區,依托大型綠色食品龍頭企業,促進綠色食品加工向精品化、高端化發展,鞏固提升綠色食品產業優勢。保障綠色食品質量安全,嚴格落實綠色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強化風險預警與質量安全管控,建立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監管機制,提升食品生產加工質量安全水平?!彩∞r業農村廳、省工信廳、省市場監管局和各市(地)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萍紕撔律壭袆?。提高企業創新能力,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精深加工技術研發,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革新技術,淘汰落后產能,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競爭力。提升裝備研發水平,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制造企業,推動相關院校設立農產品加工裝備相關專業,提升我省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裝備研發水平。健全科研轉化機制,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企業聯合開展農產品加工關鍵技術攻關。建立“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加快推進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成果轉化?!彩】萍紡d、省農業農村廳、省工信廳、省教育廳、省農科院和各市(地)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質品牌打造行動。更新理念培育品牌,強化“產出來、加出來、管出來、樹出來、講出來”的品牌培育思路,引導企業牢固樹立以質量和誠信為核心的品牌觀念,支持企業提升品牌培育創建能力,不斷挖掘品牌文化內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軟實力。突出優勢創建品牌,積極釋放龍江地域產品、品質等獨有優勢,圍繞營養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實惠的食品和質優、物美、實用的農產品加工產品,以“黑土優品”培育推廣為抓手,打造出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加工產品知名品牌。加強宣傳叫響品牌,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社交平臺和營銷平臺等,加速品牌影響和銷售能力全面升級。結合區域品牌創建,開展品牌展銷、宣傳推介等系列活動,放大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到2025年,培育100個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品牌?!彩∩虅諒d、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工信廳和各市(地)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行動。拓展加工園區功能,加強各類農產品加工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功能、突出特色、優化分工,統一規劃、集中建設標準廠房、冷鏈物流等服務體系,推動標準化生產、集約化加工、便利化服務網絡,實現“一園多能、一區多業”,提高園區承載、服務能力。引導加工產能集聚,重點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向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三園”集中,推動農產品加工園區發展與產業集群、產業強鎮重點項目結合,增強園區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園區全產業鏈發展,吸引各類資源要素向園區集中,構建“龍頭企業拉動、配套企業跟進、上下游企業延伸”的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格局,形成集聚效應。到2025年,每個農業大縣至少有1個農產品加工園區?!彩∞r業農村廳、省工信廳、省商務廳、省自然資源廳和各市(地)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市場營銷推廣行動。密切產銷對接,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以消費需求為導向,以優質優價為目標,針對細分市場開發適銷產品,主動適應市場需求,推動產銷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購銷關系。創新營銷方式,充分利用農業展會、產銷對接會、產品發布會等營銷促銷平臺,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擴大電商、直播帶貨等新型營銷方式,推動傳統營銷和現代營銷相融合,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健全營銷體系,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建設專柜、專營店,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直營或加盟網點,積極融入連鎖超市等專業營銷體系,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農產品營銷體系。培育營銷團隊,鼓勵行業協會和企業開展專業培訓,提升企業家營銷意識,提高營銷隊伍素質,培育一大批懂市場、善營銷的專業團隊,增強市場開拓能力?!彩∞r業農村廳、省商務廳和各市(地)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ㄆ撸┱猩桃Y提升行動。提高招商引資質效,圍繞農產品加工業重點領域招商,持續延鏈補鏈強鏈聚鏈。瞄準重點地區招商,吸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和港澳臺、日韓區域投資。突出頭部企業招商,重點對接引入優秀企業投資。用好大型展洽平臺招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開辟綠色通道,強化項目建設全周期全環節保障手段,提高項目落地率、資金到位率、投資完成率。優化招商工作機制,壓實工作責任,強化統籌協調,構建政府指導、招商部門操作、運營機構服務、園區承載的招商運作體系。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領域招商實際利用內外資累計達到1000億元以上?!彩∞r業農村廳、省工信廳、省商務廳和各市(地)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ò耍藴鼠w系建設行動。健全標準體系,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建立完善對標國際、接軌全國、符合省情的農產品加工標準。鼓勵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生產主體制定標準,規范行業發展。推進標準執行,加強標準宣傳貫徹,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鼓勵引導企業使用先進標準。推動企業積極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質量認證,提升全程質量控制能力?!彩∞r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工信廳、省衛生健康委、省糧儲局、省林草局和各市(地)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把農產品加工業擺在重要位置。各地要定期研究、部署、落實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省級產業牽頭部門成立專班,各市(地)、縣(市、區)政府(行署)主要負責人親自掛帥,成立落實機構,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ǘ┙∪鋵崣C制。按照領導責任、工作推進、督導檢查、考核評價“四個體系”,強化推動落實,制定全省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重點任務清單,省市縣三級對承擔的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目標任務、責任主體、推進措施和時限要求。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聯席會議按季度組織開展擂臺賽,每年開展年度總結評價,對各地進行排名。 ?。ㄈ┘哟笳咧С?。省級制定出臺政策措施,在壯大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規模、推進重點產業發展、鼓勵企業科技創新、促進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等方面給予鼓勵支持。各地要制定相應支持政策,統籌相關資金,為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有力支撐。 ?。ㄋ模﹦撔陆鹑诜?。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作用,繼續加大“建租貸”融資模式復制推廣力度,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鼓勵地方政府與地方金融機構(含省級地方分支機構)協商,探索推進“風險基金補償”模式,解決小微加工企業融資難問題。支持“政銀擔”模式,提高企業貸款獲得率。設立農產品加工產業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投資。 ?。ㄎ澹娀瞬疟U?。加快引進和培養農產品加工業領軍人才、生產能手和技術人才。組織職業院校與企業對接,定向培養農產品加工職業技能人才。支持專業技術人員創業創新,鼓勵領辦一批科技型加工企業。落實“人才振興60條”政策,為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